2023-06-25 02:49:28 来源 : 凯迪网
▲ 瞿颖在 《乘风2023》初舞台上演唱《加速度》 图/节目组提供
“我从小条件就比较好,大家说我以后当演员,我就当了演员。”瞿颖说。她因此很少主动争取,对自己的事业没有太多规划,就这么松弛着到了50岁。
本文 首发于南方人 物周刊文 / 南方人 物周刊记者 张明萌 发自长沙
(相关资料图)
编辑 / 杨静茹 rwzkyjr@163.com
2019年底,瞿颖去泰国清迈过年,年还没过完,新冠疫情暴发,她被迫滞留。眼看疫情反复,她索性在当地定居。她喜欢清迈,那里民风淳朴,她很少锁门。刚搬过去第一天,邻居就送来一包菜,告诉她:“有机的,没污染,你尝尝。”她不会英语,但靠着body language (身体语言) 和网球,交了很多泰国朋友。
瞿颖常拎着手工布袋在清迈巷子里走,“自在得不行”。偶尔被游客拍下来,营销号转载照片,文案是“瞿颖定居泰国身材走样”,她也不澄清。直到2023年5月,她站在《乘风2023》的舞台上,在“安红,额想你”的旁白响起后又走了一段T台,重唱代表作《加速度》,观众才发现,这位1990年代唯一一位同时涉足影视和T台的女明星风采依旧,52岁的状态甚至胜过当年:她面容紧致,身形窈窕,肌肉线条丝滑顺畅,肤色是时下最流行的健康黑——这些痕迹来自热带的太阳、泰国的蓝天白云和每天两小时的网球。
瞿颖用“悠长假期”形容三年清迈生活,但将时间拉长,这样的心态几乎贯穿了她到目前为止的演艺生涯。
1990年,瞿颖作为模特入行。前一年,20岁的中国女孩彭莉在意大利举行的世界新模特大赛中获得皇冠大奖,成为中国首位在国际大赛上获奖的超模。“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职业,还能为国争光。”瞿颖说。那年,模特队还叫“服装表演队”。她因此进入人生中极为短暂的在集体单位工作的阶段。入行第一年,她已经成为圈内口碑不错的模特,“我的活儿最多,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个好苗子。”她回忆。
一年后,瞿颖在“美国超级模特大赛中国选拔赛第二届中国十大名模大赛”中获得亚军,知名度从模特圈扩展到全国。此后多年,每年中国模特界的重大场合中都有她的身影,包括北京和香港的季度时装发布活动等。
期间,瞿颖主演了琪琴高娃执导的电影《不要问我从哪里来》(1991)和娄烨执导的电影《危情少女》(1994)。双线事业齐头并进,她成为了最早一批走上国际T台、亮相国际电影节的中国面孔。潇洒外表、洒脱气质是这副面孔的重要特质。
让她在国际上拥有名声的电影是张艺谋的《有话好好说》 (1997),这部影片的英文名是《Keep Cool》。电影里,她饰演的平面模特安红留着短发,一身杏黄色修身裙,日常着装将各色短T与短裤、短裙轮着搭配。张艺谋将服装置办权给了瞿颖,那都是她为安红设计的穿搭。安红的性格像她的衣着一样干练简单。
《有话好好说》之后,瞿颖名声大噪,电影邀约纷至沓来,她几乎有些分身乏术——毕竟,她同时还忙着走T台、录专辑、演电视剧、上综艺和谈恋爱。从结果来看,瞿颖在自己热衷的领域都取得了成绩:1999年,她和胡兵主演的电视剧《真情告白》至今仍是中国都市偶像剧的代表作之一,当年剧集在内地和香港同时播出,走在香港的马路上,都有人用粤语叫她的名字;2003年,她发布第四张专辑《加速度》,同名主打歌与《东风破》《生如夏花》《旋木》《遇见》等一同成为年度大热曲目;2012年,她出现在明星模仿秀节目《百变大咖秀》里,一开始做评委,不尽兴,上场当选手,最后获得冠军。
新一代观众已经成为收视主力军,对这代人来说,瞿颖成为了新面孔。她出现在《乘风2023》的舞台上再次被认识之后,多年老粉为她制作了一张海报,上面写着:“人要是行,干一行行一行”,“多才多艺,但摆烂。”
回溯起来,瞿颖似乎把握住了时代的潮流,不停转型,不停收获,直到今天。但其实放到具体的年岁里,每一次选择更像兵荒马乱里的随遇而安。
“我从小条件就比较好,大家说我以后当演员,我就当了演员。导演来挑演员,就挑中我。很多机会都给到我,让我觉得这是很自然的事情。”瞿颖说。她因此很少主动争取,对自己的事业没有太多规划,就这么松弛着到了50岁。
30岁那年,她在生日前写了一封信给自己,回望过去,眼看未来。这年一过,她很少再庆祝生日——回复朋友祝福太麻烦。50岁那年,本来预备和几个闺蜜一起搞一场沙滩派对,但因为新冠疫情,没搞成。现在这个计划还在,不过得等到下一个整年,60岁。
“也可以提前吧,也许到55岁。”瞿颖说。
▲瞿颖在《乘风2023》三公舞台上演唱《千里万里》 图/节目组提供
再和张艺谋合作,我搬10个板凳坐他旁边
——对话瞿颖
我现在去演戏没准能得奖
南方人物周刊: 《乘风2023》 录到第三次公演了,你的感受如何? 瞿颖: 身体上特别辛苦,心里面特别满足。每天获取的东西太多了,不光是学歌、学舞,主要心理上获得了很多,观众的关注、姐姐们的相处、情感的交流等等。 南方人物周刊: 你出道这么久了,之前不会有类似的心理收获吗? 瞿颖: 在剧组的话可能会有,但毕竟多数时候是扮演剧中人,一般大家不在戏中时,比如吃饭的时候,聊的可能也不是太深的话题。只有相处了很长时间之后,戏快拍完了,感情才建立起来。但《乘风2023》节目让大家在很短的时间之内,直面一些场景,直面情感的暴击,就像10年的量浓缩在两个月当中。 我很满足。我是演员, (职业) 要求 (我) 感受力要强,也要求表现力、理解力。我在生活中是一个比较细腻的人,比较有同理心,我很喜欢被一些美好的事情、真切的情感打动。一旦被打动就觉得自己得到了滋养,充满了爱,我很喜欢这种感觉。 进入演艺圈这么多年,我接触的人很多,去的地方很多,慢慢地在成长。越到这个岁数,越发现我的视角、思考习惯性地不太往外散发了,而是往深了去走,我更享受这些,我能够感受到往深走的东西越来越强烈。以前这里有个东西吸引我,那里有个东西吸引我,我的精神就全都散开了。 南方人物周刊: “往深走”这种变化的发生有一个明显的时间点吗? 瞿颖: 由浅入深。年轻的时候可能就觉得谈恋爱、跟亲人的离别都是很大的事情,现在每天都有离别,也会有新的相聚,感觉好像是慢慢看淡了,但其实是所有的情感往里走了。以前容易为一个事情喜怒哀乐,表现特别强烈,但其实就一刹那,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当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事情重复,我发现原来我要面对的是怎么样把每一天过得更好,怎么样更细腻地去感受跟朋友、跟家人的情感,怎样学会及时表达。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丰富而变化。 南方人物周刊: “往里走”这种心态,跟你以前演戏的时候走进一个角色的内心,会有很大的差别吗? 瞿颖: 我是很感性的人,我要是喜欢一个事情,会很投入去做,而且我接受得比较快。我不是技巧型的演员,我是感受型的,我的专注是我如果感受到这个东西,我会有很真的部分投入进去,这也是我的一个优势。 以前演戏都是靠天分,但因为以前就是演跟我很像的角色,可以本色出演。现在肯定是一个最好的状态,如果再遇到一个角色,我的理解能力肯定比以前更好,经历多了,眼神里面透出来的光,待人接物,给人感觉都不一样。我现在去演戏没准能得奖。 南方人物周刊: 我之前看一个采访你说感觉《有话好好说》戏份太少,发挥不够。现在回过头看,你觉得那次合作对你的演员生涯产生了什么影响? 瞿颖: 对。还是有影响。那是我的演戏经历里面合作过的最大牌的导演和最有才华的、我最欣赏的男演员,是我演戏生涯的最高光时刻。但只拍了一个月,我就演出去了,拍完了我的戏我就走了。 剧组的服装大姐就说你怎么想的,你就不能搬个小板凳坐在导演旁边看着他们拍戏吗?好好学一学。那时候还是太小,嘻嘻哈哈的,我说我去演出去了。 我觉得对我的影响就是他们整个的工作状态。在拍张艺谋这个戏的时候,我才真正明白了完全深入的创作是怎么回事。连安红的衣服,他都是让我自己去买,为了让我更贴近这个角色。 剧本围读的时候,摄影、服装等各个部门都在旁边,不只是念一个剧本,在念的当中会有很多火花出现。这是集体去创作一个东西,导演需要知道你有什么,全部给我摆出来,我就知道我要哪个。给我震动比较大的是对待艺术的这种认真和投入的态度。以前就觉得拍戏好玩,那次就觉得还是挺神圣的。 我挺满意的,就是戏太少了。后来拍电视剧比较多,抢时间,导演也是AB组换,不像拍电影。 南方人物周刊: 如果现在再回去张艺谋的剧组里面是不是你就会搬个板凳在旁边? 瞿颖: 搬10个板凳坐他旁边,我不走了,坐坏了一个再坐一个。 南方人物周刊: 为什么你在《有话好好说》之后就没有特别高光的代表作了? 瞿颖: 后来也有一些电影找,但是我太忙了,唱片又到宣传期,所以就错过了一些。我自己也没有说太有规划,都是别人来找,中间《红色恋人》也找过我,但都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 我还是有遗憾,《有话好好说》之后没有作品能接上,要是一部一部接上可能来找的人就更多。 我现在创作状态非常好,可以跟电影界捎个信。▲《不要问我从哪里来》(1991)
▲《有话好好说》(1997)
谁抑郁也不能我抑郁
南方人物周刊: 你出现在节目中,很多人都说你跟30岁的时候没有太大的变化。 瞿颖: 谢谢。我觉得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宽广了。 我也有任性的时候,但是能够很及时去调整心态,我会让自己每一天尽量过得非常舒服,也会让身边的朋友愿意跟我相处。我希望自己散发出来的就是这种很舒服、很自在、很自然的状态。 年轻的时候,会因为一点小事情不高兴,吵个架、赌个气。什么事情想不顺,或是谁又比我好,嫉妒一下,没有那么坦然。弄点什么事就开始急躁,不去想怎么解决问题,只想发泄情绪。 南方人物周刊: 这种改变是年纪带来的吗? 瞿颖: 是经历和年纪。年纪大了,经历了一些事情,比如这个事情我怎么就想不通,别人怎么就能做好呢?重复几次之后就会找到原因。 我是松弛,让你觉得我们待起来很舒服。但有时候我可能不够严厉。 我很喜欢打网球,我们有一个业余的网球队,以前我能做的就是,我在这队里,你跟我配对我绝对不会输。但是如果我多做一些,是不是会更好? 我反正以前都是顾好自己就好,因为我不太在单位待过,也没有公司,自由散漫惯了,所以我就只顾着自己优秀。而且我觉得我聪明,我这个也学得会,那个也学得会。我性格也好。大家都很喜欢我。但是大家共同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要是再把眼光往周围延伸一点,会发觉原来我身上还有另外的能力可以给出去,这样的话我的力量不就更大了吗? 南方人物周刊: 你觉得你的松弛感是因为没有在单位待过吗? 瞿颖: 可能天生的。我妈就是一个特别乐观的人。还有一个我也不知道分析准不准,我从小就条件比较好。叔叔阿姨说我以后肯定是当演员的,那么我的理想就实现了,当演员了。当了演员以后,导演到我们团挑演员,一堆演员里面就挑中我。大家都会注意到我,所以就很多的机会给到我,我觉得是很自然的事情。可能就少了一点那种“一定要去争取”、“我要去抓住”的心理。可能就太过松弛了。 当然要不要像我这么松弛,也要因人而异。但是现阶段太卷了,还是要放松一下。这一辈子挺长,但你是需要去生活的,把名和利过于看重,会变成一个无形的压力,自己的兴趣都没办法去实现了。有时候我会有一种怜悯心,包括怜悯我自己,不要太为名利所累。 南方人物周刊: 会不会是因为你很早就收获了名和利,你不缺这些,所以可以去挖掘精神上的愉悦? 瞿颖: 可是比我有名有利的人多的是啊。现在很多人都不认识我,就包括节目中这些姐姐里,我也不是最红的。还是跟价值观,认识、认知、欲望的大小有关系。 南方人物周刊: 你对这方面也没有太大的欲望? 瞿颖: 没有。你看我都没有名牌包。我就背一个布包,文艺青年都爱背布包。像我在清迈就背那种两层布的,还可以在上面手绘。 我喜欢那样的生活,很有范儿。名牌包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得到,但我不是说名牌包不好,要送给我我也可以。只不过说如果要把不拿名牌包作为没有品味的判断,我不认同。 南方人物周刊: 像你那么早就进入模特行业,那其实是一个很讲究品牌的环境。 瞿颖: 也影响过我一段时间,我也咬着牙买过,但是买完以后我没背两次就又去背布包了。我没有衣服配你知道吗?买了这个包,又得花更多的钱去买衣服,这不就一死循环了吗?而且到后来,特别是三四十岁的时候,我开始健身,我认为最贵的衣服就是身材。身材好,穿什么都好看,也不用花钱,只要花你的时间和你的耐力,看你能不能坚持下来。 反正我这么说也不会有什么广告找我了。 南方人物周刊: 你说网球对你影响非常大,但你大概40岁才接触网球,在这之前你依靠什么排解情绪? 瞿颖: 当时有一段时间,大概10年前,我都觉得是不是抑郁了,我突然意识到为什么我那么爱哭,而且刹不住车?晚上看一个什么剧,或者听一个什么故事,只要被感动的话,我就能哭一两个小时。他们叫我出去吃饭我也不爱去,那段时间每天熬夜,醒来天就黑了,黑白颠倒。 我想:这段时间我也没有失恋,也没有什么事情刺激我,为什么熬夜?我是不是有点抑郁了?抑郁就是一哭就哭个不停。我跟朋友说我是不是抑郁了,怎么办?她就拉着我出门,硬出门去。一直持续有一整个月。我就不服输,谁抑郁也不能我抑郁啊,就愣给我不知道怎么扭过来了,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是不是抑郁。 南方人物周刊: 你现在会有什么不安或者担忧吗? 瞿颖: 我不想让自己翻红。不想让自己太每天都是工作。 南方人物周刊: 现在的生活就是你理想的状态吗? 瞿颖: 挺符合的。其实我理想的生活状态是有自己很爱的工作,有很自在的生活,有很要好的朋友,跟家人之间有很多的爱。我现在过着这样的生活。虽然这个节目非常累,但是我内心的满足可以盖过身体的累。我特别不赞同别人说我们拍戏太累了。干什么不累?都是累。但是当投入进去,就不会觉得累。就跟你去爱一个人似的,真的爱他,关心了他,温暖了他,就会很舒服;但你如果把爱当作一个条件来讲,我对你好了你就得对我好,一旦不是像你想象的那样,你就会不舒服。 如果工作就是为了赚到一个可以实现我想要的生活品质的钱,那也行,我好好的完成。但是当有爱的时候,可能我没赚到那个钱,我也付出了更多的身体的劳累,但是这个过程中我舒服了,我就不计较那些了。我现在就是这么一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