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要闻 国内 产业 财经 滚动 理财 股票

【全球聚看点】六五环境日 | 广东纵深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打造绿色低碳样本

2023-06-06 12:55:52 来源 : 中国发展网

2023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旨在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其中“无废城市”建设是我国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点领域。

近年来,广东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2021年2月,广东印发《广东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推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探索珠三角“无废试验区”协同机制,选取珠三角9市以及梅州市和信宜市作为广东省“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力争凝练出珠三角经济发达区域和粤东西北区域“无废城市”建设模式和经验。

2022年4月,广东省珠三角9市全部纳入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2022年6月,深圳在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中工作成效显著,打造出超大型城市“无废城市”建设样本,获得生态环境部2000万元专项财政资金奖励支持。同月,《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提出建设“无废”湾区,探索“无废城市”区域共建模式。


【资料图】

两年多以来,广东积极探索“无废城市”建设模式,推动试点城市因地制宜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截至2022年8月底,广东省珠三角9个城市以及梅州市、信宜市均印发了“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各试点城市共明确制度体系任务217个,技术体系任务95个,市场体系任务103个,监管体系任务130个。围绕固废五大领域共部署重点工程项目263个,总投资超700亿元。

《广东省建筑垃圾管理条例》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2022年11月30日,《广东省建筑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条例》是全国首部省级建筑垃圾管理地方性法规,共二十三条,对建筑垃圾管理部门职责以及源头减量、联单管理、处理方案备案、运输、综合利用、消纳、跨区域平衡处置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

一是明确立法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受到高度重视,广东省面临建筑垃圾产生量持续增加、处理需求与处理能力不适应的矛盾等根本问题,建筑垃圾的收运、消纳、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全过程管理缺乏足够的法治支撑。为规范建筑垃圾管理、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制定出《条例》是解决建筑垃圾管理问题的基本需要。二是内容结合实际。《条例》注重结合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从实施性和补充性的角度出发,对广东省建筑垃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予以规范,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定型成熟的政策措施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切实增强可操作性,通过建立全过程管理制度、强化监督管理体制、完善保障支持措施,循序渐进地推进建筑垃圾管理工作。三是提供有效助力。《条例》通过聚焦建筑垃圾减量利用等措施、收运存处等全环节设计规范、主管营运等部门安全管理责任和跨区域平衡处置协作监管平台,推动绿色、协调、安全、数字化发展。

“无废”湾区建设纳入国家探索创新任务

3月17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2023年度“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计划》,提出了加快探索创新、加强指导帮扶、提升保障能力、做好宣传引导四个方面39项工作计划,其中广东省“无废”湾区建设被列入探索创新任务,广东省将积极探索建立“无废”湾区建设协调沟通机制及“无废”湾区固体废物区域协同示范。

一是探索沟通合作方式。充分利用已有的前海深港、横琴粤澳、南沙三大合作机制为交流平台,汲取开展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经验,完善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体系,探索粤港澳大湾区“无废城市”共建模式,建立完善跨省(区)非法转移联防联控合作机制。二是探索区域协同处置。推动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设施建设,鼓励采用“互联网+回收”、智能回收等方式,探索建立内河船舶垃圾与陆上垃圾分类衔接机制。

广东省建筑垃圾处置监管平台上线试运行

3月9日,广东省建筑垃圾处置监管平台在深圳宣布正式投入使用。建筑垃圾跨区域平衡处置,作为一项实现大湾区资源优化配置、助力“双区”建设和互利共赢的创新举措,一方面可解决部分城市面临的“垃圾处理难”问题,另一方面,避免了部分城市开山取土造成的生态破坏,实现了省内建筑资源的城际优化配置,有力推动建筑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此次平台的上线运行,标志着全国首个省级建筑垃圾跨区域处置协作监管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广东省率先实现了建筑垃圾跨区域平衡处置的资源化利用、智能化监管、信息化协同。省监管平台为政府部门提供了跨地域、跨层级、跨部门的协作监管模式,为企业提供了建筑垃圾跨区域平衡处置的一站式服务,对于推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东将加快建设“无废城市”为高质量发展增色

当前,我国美丽中国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无废城市”建设仍处于探索期。为加快高质量建设“无废城市”,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提质增色,“十四五”期间广东省将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做好广东省“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成效评估及经验总结。2023年是广东省“无废试验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收官之年,要全面做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成效评估,总结提炼相关经验与改革创新举措,形成试点工作总结。

二是全力推进全省域“无废城市”建设(涵盖珠三角“无废试验区”、粤港澳“无废”湾区)。紧跟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部署,探索世界级城市群、粤东西北具有区域特色的“无废城市”建设模式,在国家层面打造“无废”湾区区域共建、特色行业固体废物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等全国示范性模式,创出广东经验。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统筹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推动城市全面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是进一步完善“无废城市”建设技术及市场体系。健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标准与资源化产品标准,推动上下游产业间标准衔接。加快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技术推广应用,探索废气、废水、固体废物一体化协同治理解决方案。多渠道筹措“无废城市”建设资金,加强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和商业模式探索,加大绿色信贷、专项债等资金利用方式探索力度,增加EOD项目设计,深化政银合作,更好发挥社会资本的市场配置作用。

四是加强“无废城市”建设宣传引导。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社会、企业以及公众积极参与“无废城市”建设,让“无废”理念深入人心。

附件:广东“无废城市”试点城市案例

创新路径:广州构建含油金属屑豁免利用“新干线”

为做好新旧危险废物名录衔接工作,破解含油金属屑利用难题,广州市在反复调研、系统论证、可行性研究基础上,制定了豁免利用管理具体操作细则,明确了豁免利用需采取的形式(备案)、备案程序和管理管要求,为广大产废单位和涉豁免利用企业打通了一条“产处新干线”。 2022年8月,鞍钢联众(广州)不锈钢有限公司含油金属屑资源化利用项目取得了豁免利用批复,项目直接回收广州周边企业含油金属屑作为生产原料利用,豁免利用能力达到20.5万吨/年,成为广州市豁免利用含油金属屑处置能力最大的企业。

截至2023年5月底,广州市已有4家企业在省固体废物环境监管信息平台完成含油金属屑豁免资质备案,豁免利用处理能力达到28.7万吨/年,在全省范围内占比超过70%,成为省内含油金属屑豁免利用能力排名第一的城市。 含油金属屑豁免利用模式运行推广后,有效衔接不同行业企业的含油金属屑的利用,大大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有效解决相关产废单位合法合规处置出路难题,真正实现钢铁行业产城融合协调发展,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助力推进广州市“无废城市”建设,提升广州市危险废物精细化管理水平。

公益探索:深圳试点推行“食物银行”项目

为助力“无废城市”建设,充分利用余量、临期食物,从源头减量食物资源,深圳市全国率先启动“食物银行”试点项目,福田区民政局已在10个街道分别部署和运营10个“食物银行”网点,动员爱心企业定期捐赠食品,严把食品安全管理关。据统计,现已有45家爱心企业参与,服务6.5万人次,节约粮食约43吨,减少碳排放约86吨。有需要的人通过“i深圳”APP线上一键式预约、到智能柜机扫码免费领取食物。

福田区还将从事“食物银行”投放食物、日常巡查的人员纳入志愿者管理,记录义工工时,给予相应补贴。“食物银行”不仅在食物浪费源头做“减法”,同时也为关爱群众做“加法”,解决余粮被动垃圾化问题,且利于环境局与民政局、市场监管局等多部门联合宣传爱心公益慈善项目和“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引导更多食品企业积极参与项目。

科技赋能:东莞以信息化治理推动绿色发展

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东莞市将“无废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围绕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建筑垃圾等五大类固体废物的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处置和精细化管理,东莞加快形成“东莞智汇、城市无废”的新模式。着力推动打造“智汇”应用体系,深度赋能现场执法和规范化管理,推动固体废物管理“智慧治理”,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力争到2025年年底,东莞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无废城市”建设主要指标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一方面,东莞市强化产废单位(企业)信息采集,实现入库数据全覆盖。通过整合智能计量设备、视频监控、定位系统、二维码标签、手持终端和GIS等设备、技术,实现所有危废经营单位、医废处置单位及运输车辆,一般工业固废利用处置单位、暂存单位,污泥产生、处置单位以及年产10吨以上危险废物产废企业、年产100吨以上一般工业固废产废企业的“产、运、处”过程信息采集全覆盖。

另一方面,东莞市强化数据预警分析,实现精准监管全时域。借助智能预警分析、AI人工智能识别以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出入库异常、危废超期贮存、逾期申报等风险和异常的实时预警,实现全时域精准化监管,并通过指挥调度体系及时处置预警情况,真正做到“人工监管”向“智能监管”、“事后执法”向“事前预防”、“人海战术”向“精准防控”的转变。

群策群力:中山协同治理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因中山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不足,中心基地卫生填埋场应急暂存45万吨原生垃圾,产生臭气影响周边群众,群众环境信访投诉量在2020年达千宗。“垃圾围城”问题迫在眉睫,中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标本兼治分阶段推进,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科学施策建设多项臭气治理工程,完成生活垃圾处置设施扩容建设,垃圾处理能力显著提升,实现“缺口”向“盈余”转变,“垃圾围城”困局得以破解。

中山市组织召开群众接访座谈会,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主动回应群众关切问题;信访高发期间,火炬开发区会同相关单位轮流入驻中心基地周边小区值班,深入体会群众感受。成立中心基地臭气问题联席监管工作组,提高臭气防控工作科学性和透明度;引导群众全过程参与治理过程,累计邀请群众10批141人次到中心基地开展实地检查交流活动。为群众代表发放通行证,方便随时到中心基地检查和了解情况,畅通群众表达诉求和监督的渠道。

当前,中山市臭气治理取得良好成效,得到了群众认可,从2021年1月起实现项目零信访投诉。同时,中山市垃圾处理能力也显著提升,至2022年,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8714吨/日,是“十三五”初的2.9倍,实现“缺口”向“盈余”转变。自2020年起中山市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动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过30%。据统计,2022年全市生活垃圾总量相比2021年日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减少300吨。

关键词: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推送
中信证券 焦点快报 2023-06-06 08:42:56